【文 / 陳思 攝影 / 燦良 聖德】
每個月總有一天,戴建隆醫師會放下他診所繁忙的工作,去到偏鄉做義診服務!而這個服務是從他28歲、還是醫學院學生時開始,如今他已是68歲的老人!
戴醫師安靜、慈祥、永遠笑咪咪的,16年的新希望基金會,他在董事團的推舉下,也做了16年的執行長!這是份無給薪的工作,卻要付上時間和心力!在新希望,無給薪、做志工,幾乎人人都是!
新希望成立前,民國80年到90年間,有長期慈善經驗的戴醫師,召聚教會和醫界的朋友成立愛心服事團,做義診和關懷社區老人的工作。董事長張茂松牧師也感佩地誇獎他:「戴醫師的義診走在了基金會行善事工的前面;並漸漸推動成型新希望基金會的工作,後來更明確為『小、東、生、光』四大計畫。」
說起慈善服務,像戴哥的牙醫專業一樣,是他一生的志業。他開玩笑地說:「這是我的愛好!我愛這種服事!」
在慈善服務中,他看到的不是自己,首先是別人:那些偏鄉中,繳不起健保費、哪怕義診團來、也徘徊在外小心詢問「要花錢嗎」的鄉民,讓他心痛。所以他的義診不但全部免費,更帶去新藥、好藥,那是他連結各種社會資源的結果!對於戴哥來說,能做慈善就盡量做!來他診所看牙的人,有些是獨居、或子女不在身邊的孤獨老人,他會趁診療空閒,繞去老人家裡探望,陪老人家說說話;哪一位伯伯、媽媽好久不見了,他也會打電話關懷「還好嗎?」;他常去義診的原鄉,他請社工幫忙,找出那些最需要幫助的清寒學子,配合新希望基金會的獎、助學補助,幫助這些學生們的學雜費,從小學開始到升入大學!在幫助中成長的孩子一批又一批!
對於那些被幫助的人,他說的不是憐憫而是誇讚:「在他們身上,我常常學到感恩和回饋。」社區有被探訪和領急難救助金的老人,曾對他說,「我夠用了,可以去幫助其他人!」甚至將微薄的補助金給比他更貧寒的!這讓戴醫師深受感動,他說「缺乏的人尚且有這樣的愛心,何況有能力的人!助人,是人的責任!」
一次去台東,他去探訪一位因車禍開顱、智力下降至2歲的東光計畫的男孩,那張還沒裝回頭骨、只剩一張臉的頭顱令人害怕,但他撫著那個男孩的額頭,貼近他的臉龐為他柔聲禱告,並請託東基醫院的朋友,要好好醫治挽救這個年輕的生命!更透過基金會奉獻大筆款項給這個經濟缺乏、卻需附上大筆醫藥費的家庭!
新希望基金會有兩個寶貝,就是張茂松董事長和戴執行長。一個是牧師,一個是醫師。年齡相仿,既是牧者和會友的關係,又是相濡以沫的老朋友,更是一對相攜行善、奔走各方的好搭檔。
戴醫師真誠地讚嘆說:「董事長對於發現需要總有過人之處,他的眼光中帶著上帝的異象,讓我們慈善救助的工作總能走在前面,落實在最需要處!他是個有百分百愛心的人!」
正是這樣一份夢想和慈愛,激勵著戴醫師追隨著張牧師,兩位老人家,在所有愛心救助中,彼此扶持,共同激盪,不遺餘力地在新希望基金會的所有工作中逐步行進!
曾經,戴哥非常喜歡一首老詩歌「奇妙的雙手」:「曾有一雙手叫盲者重明,生命見光煥然一新,衪奇妙的手常撫慰著我,領我走向光明。奇妙的恩典讓我又得著美好的新生命……」當年,還在讀醫學院的他,就是唱著這首歌,參加學生義診隊,進入偏遠山鄉,那一次給他的感動持續至今,而在基金會工作的每個足跡裡、每次行動中,見證的,都是信仰之愛,耶穌的生命洗滌人心;在救貧扶弱的身影中,在慈愛的眼神後面,看見的,是基督徒聽道、行道所煥發出的生命光彩!
留言